聚酯漆常见的毛病和解决方法
聚酯漆常见施工缺陷及其解决办法:
简易法:俗称三分法,即先辨别涂料或涂膜所出现的问题是来自于所采用的原料本身(油漆或木料)还是外在环境,人为因素等。
1、材料因素:即油漆硬化剂、天那水、促进剂、添加剂等是否来自变质或不配套;
2、外在因素:施工环境太脏,空气不对流、不流通,有硅油等;温度太高,太低,湿度太大,气压太低过闷,喷漆设备滤油不良气压过大,喷枪口径过小或过大;
3、人为因素:涂料混合比率不对(不按所规定重量比率,而采用大约目测容积比),主剂与硬化剂混合错误,天那水未按规定添加,喷枪与喷涂物距离过近或过远,喷涂量过多或过少,油漆混合液喷涂前未充分搅拌均匀,喷涂过程或干燥时间不当,砂纸采用番号不当等。
病态:咬底
现象:
上层油漆施工后将下层油漆溶胀产生起皱、收缩、脱落现象
原因:
1、上下层油漆不配套,如使用了硝基漆、醇酸漆做底、聚酯漆做面即会产生此现象。
2、上下层油漆层间隔时间不够。
3、底层油漆未彻底干燥,面层涂料稀释剂溶解力太强。
4、透明腻子刮涂过厚且未彻底打磨。
解决办法:
1、使用同类性质的油漆。
2、延长底漆与面漆层间的干燥时间。
3、底漆要彻底干燥,充分打磨方可进行下道油漆施工。
4、腻子的作用仅限于填孔补缝,不可作底漆使用。
5、咬底处彻底打磨,刷涂一层封闭漆隔离,再施工面漆。
病态:起粒
现象:
涂料涂布在物体表面涂膜中颗粒较多,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 起物,手感粗糙、不光滑。
原因:
1、底材的灰尘和杂质未清理干净,而通风条件太好。
2、调配油漆当中混入了杂质。
3、施工环境、施工工具不洁。
4、油漆调配后未经过滤即使用或滤网密度不够、
5、油漆配漆后放置时间过长未使用。
解决办法:
1、仔细清理涂装物的灰尘、杂质,施工时相应关好门窗。
2、正确选择滤网,所配油漆一次性使用完。
3、不和不相溶的油漆相混合,施工前清洗好工具。
4、刮风和尘土较大时停止施工。
病态:发白
现象:
漆膜的颜色比原来的白,呈白雾状。
原因:
1、空气湿度大、温度高,相对湿度超过80%以上。
2、漆膜干燥过快、稀释剂沸点低。
3、基材含水率过高,超过14%以上。
4、底层水磨后未干透或水份未完全挥发即施工。
5、底漆填料过多,而一次性涂刷过厚。
解决办法:
1、室内抽湿降温,或加入适量的化白水。
2、改善油漆干燥速度,选用慢干型的稀释剂。
3、对含水率较高的基材应进行封闭。
4、选用填料少的底漆,遵循薄漆多遍的施工原则。
5、如加入防白水仍不见效,请停止施工或更换相应的产品。
病态:刷痕
现象:
油漆刷涂干燥后,出现凹凸不平和光泽均匀之现象。
原因:
1、油漆粘度过高。
2、油漆技术不佳。
3、溶剂挥发过快,表干太快影响流平。
4、施工环境温度过高。
解决办法:
1、酌情添加稀释剂。
2、改进施工方法,必须顺木纹方向刷涂。
3、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或酌情添加入少量笨或环已酮。
病态:气泡痱子
现象:
油漆刷涂后,表面出现滞留的小泡、或干后出现痱子状的麻点。
原因:
1、漆膜一次涂刷过厚。
2、配漆后放置时间不够。
3、底材封闭不良。
4、油漆中混入了水或底材含有水。
5、施工环境温度过高、表干过快或受太阳直射,造成工件表层温度过高。
解决办法:
1、刷为宜,油漆配置后放置15分钟后过滤使用。
2、做好底材封闭。
3、严格选用稀释剂,防止配油时带入水分。
4、避免在高温下施工或工件避免阳光照射。
病态:开裂现象:
油漆施工干燥后出现龟裂现象
原因:
1、油漆粘度过高、稀释剂加入量少。
2、固化剂加入量过多或搭配错误。
3、施工环境冷热温差太大。
4、底面漆不配套、硬度、伸缩性差距过大。
5、面漆涂层过厚而底漆未实干。
解决办法:
1、调配油漆至适当粘度。
2、正确选用固化剂,并按比例加入。
3、在时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,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。
4、选择相同类型的底面漆配套使用。
5、遵守薄刷的施工方法。
6、层间油漆充分干燥并彻底打磨。